“五一”假期,消费火热的熟悉景象加速回归。过节不停工,投资继续对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支撑。
专家表示,当前要着力推动消费持续回升,有效激发民间投资需求。应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,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,为经济运行好转注入强大动力。
加快消费升级
【资料图】
假期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,在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假期,系列高频数据直观展现出消费火热的景象。
在今年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.74亿人次,同比增长70.83%,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.09%;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,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.9%;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,我国电影五一档票房达15.19亿元……
今年以来,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。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,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.8%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.6%。同时也要看到,汽车、家电、住房等大宗消费市场需求还有待进一步释放。
为进一步巩固消费回升势头,各地各部门陆续推出更精准的政策举措。例如,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研究起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,主要是围绕稳定大宗消费、提升服务消费、拓展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;“2023国际消费季”日前正式启动,作为商务部“消费提振年”6大主题活动之一,自5月开始将在全国范围组织系列促消费活动,加快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。
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,促消费政策需在保障居民就业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、改善消费环境、加大对服务行业纾困力度、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发展、提振汽车和房地产销售市场等方面落到实处。
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,提振消费要靠改革。要增加居民收入、改善消费环境、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以解除后顾之忧。可扩大夜间经济、早间经济、地摊经济等消费场景。
推动民间投资回稳
在消费恢复向好的同时,投资实现了平稳增长。今年以来,多地重大项目建设开足马力,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,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强劲动力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一季度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1%,增速与上年全年持平。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、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.8%、7.0%。
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的背后,是多路资金提供支持保障。Wind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已超过1.6万亿元,有力地撬动了基建投资。信贷资金加速落地。“3月末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.2%,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29.4个百分点;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.2%,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3.4个百分点。”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、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说。
在投资平稳增长的同时,民间投资面临部分企业效益下滑、市场预期不稳等制约因素。专家认为,推动民间投资回稳是下阶段稳投资政策的重点。
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,将建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机制,鼓励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,降低民间资本参与新建项目面临的前期工作复杂等困难。“在安排各类政府性投资资金时,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,继续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。”孟玮说。
政策将加强协调配合
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。专家认为,宏观政策将加强协调配合,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,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,从而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。
“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,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,这是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需要。”罗志恒表示,在财政政策方面,应进一步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,拉动基建投资进而稳定固定资产投资;继续落实前期确定的减税降费措施,重点呵护制造业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;加大对区县基层的转移支付,促进基层政府更好履职以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、改善民生。在货币政策方面,应支持头部房企正常融资需求,支持居民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,支持制造业绿色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升级需要,支持基建投资配套融资。
在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方面,连平表示,财政政策可加大对个体工商户、服务型企业、民营企业、中介机构、创新创业等的贷款贴息、政府性融资担保相关财政支持力度,配合金融政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,增加消费场景,扩大就业机会,加快民间投资。货币政策将积极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发债融资,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加快落地;保持合理充裕的货币供给,维持较低的市场利率水平,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及居民消费需求。
“考虑到二季度宏观经济仍处于修复过程中,宏观政策整体上会延续稳增长取向,基建投资还会保持较快增长,短期内政策面不会出现退坡转弯势头。”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。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标签: